近五年来涉及招生录取类的诈骗案件41件,此类案件多发于入学报名、升学考试成绩公布之时,犯罪手段较为模式化。
随着2018年全国31省市区高考分数线的公布,一年一度的高考招录工作即将展开。关系广大考生未来学业的志愿填报工作,不仅成为家长们关心的头等大事,同时也引来了一批以此牟利的骗子们的注意,落榜考生、希望从军学生、艺体生、非京籍学生等群体成为了他们的“重点目标”。
花钱找关系 被骗30万
近五年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共审理涉及招生录取类的诈骗案件41件。经三中院调研发现,此类案件多发于入学报名、升学考试成绩公布之时,犯罪手段较为模式化。犯罪分子抓住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先是试探需求,随后通过虚构身份等手段取得信任,并索取财物。钱财到手后,犯罪分子便潜逃无踪。
据北京晚报报道,一位邱姓考生家长因孩子成绩不理想,找到了自称某部队军人的赵某,并按对方要求缴纳了30万元的“办事费用”,对方许诺安排其子进入北京邮电大学“本硕连读”,并提供了“录取通知书”。后经学生家长核实安排的学校并非正规统招学校,只能拿到成人教育的毕业证,其提供的录取通知书和就读证明也是伪造的。而赵某还用同样手段骗取了另一位受害人30余万元,经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赵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四个月。
骗术漏洞多 一“查”辨真伪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利用内部关系获取招生名额”骗术之外,骗子们常用的手段还有“群发伪造的录取通知书”骗取各种费用,以及用发放“助学金”等借口实施电信诈骗等方式,2016年震惊全国的“徐玉玉案”就是依靠此种方式骗得受害人9900元,并导致受害人猝死。
在前不久湖南卫视播出的《新闻大求真》节目中,就列举了目前最常见的针对高考考生的骗术,包括所谓的“大数据志愿填报”、“内部资源入学”及“提前查分”等。360安全专家葛健在节目中表示,一旦考生轻信了这些骗术的说法,登入了不法分子提供的网址或APP,不仅有可能会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还有可能被暗中植入木马病毒,造成更严重的财产损失。
对此,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提醒广大考生及学生家长,切勿相信那些自称拥有“内部关系”能帮助办理入学的谎言,或来历不明的“录取通知”和电话。除了可登录学信网等正规网站核对信息之外,还可使用微信小程序“360防骗高手”将对方发来的网址或电话等输入“信息输入窗口”,再点击“立即鉴定”按钮即可明辨真伪。
除此之外,“360防骗高手”小程序二期还上线了“安全资讯”功能,在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之外提供最新的诈骗案件新闻和网络诈骗趋势,比如近期热门的“618网购骗术”、“世界杯防骗图鉴”等,使用户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电信诈骗特征,进而降低被骗几率,免遭财产损失。
参与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