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小程序的从业者、开发者们似乎都在做一场「趋光运动」。他们不仅关注着「微信公开课」每次深夜凌晨的消息推送,也奔跑忙碌于参加着各种小程序的行业论坛、峰会与展销会,而几乎每一次微信官方举办的小程序活动,必然场场爆满。
甚至很多人为此专门跑到广州参与小程序创业,蘑菇街在 T.I.T 创意园用 30 人 3 个月打造爆款小程序的故事激励起很多人,而微盟等扎根微信生态的服务商也靠近微信设立起了分部。
小程序火了,这件事不仅可以从全民大玩「跳一跳」,从超过 300 个小游戏不断轰炸微信群可以发现;更体现为每个人的微信生活方式开始不知不觉地被小程序的应用服务所接管。无论是社群工具,还是电商、生活服务都已经小程序化了。当然,进入 2018 年小程序行业惊人的发展速度,很快就让这些数据成了历史。于是,很多第三方机构正在推出小程序更为庞大的数据图表,最高得出小程序的月活已经超过4亿。
风风雨雨,恍恍惚惚。围绕微信小程序的造神、烧钱、欺诈、诱惑,高潮与失落,疯狂与与封禁交替上演,而人间百态化和世俗原罪化都正在说明,小程序已经成为一个无比纷繁复杂的生态。不过,与小程序开发者的运动轨迹逆向,微信团队却在不断走进行业,走进高校,与开发者开展更为紧密的联系。
用户的活跃还只是小程序火爆的 A 面,在硬币的另一面,小程序行业开发者的源源不断的加入,才真正得以让这个行业呈现无比精彩纷呈的景象。而仅仅在仍然不断全面看好的 2017 年,小程序就带动直接就业达到 38 万,带动社会总就业 104 万。当然,以产品方式来催发一个行业,仍然是微信以往最擅长做的事情。但从微信支付开始,微信似乎也认识到,一个行业的成熟,从业者的汇聚需要微信直接走进行业参与激励和支持。
特别是小程序开发领域,作为一个新的技术产品形态,开发者的跨界仍然具有一定的门槛,而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仍然滞后。行业发展太快,社会化职业开发者的转化率不高,高校人才的断层可能成为行业的一个关键掣肘。
事实上,微信小程序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应用开发生态,但微信要想赶超苹果、谷歌,开发者人才的体量差仍然较为明显。微信的能力开放急风骤雨,行业风风火火,高校教育到底能不能感知到、追赶上?显然,为了解决小程序开发人才供需的根本性问题,微信已经深入到源地进行布局了。
在 2017 年 9 月,教育部新闻中心就携手微信,集中部署全国近 30 所高校上线专属小程序,借助小程序能力为高校师生提供更轻便的校园服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部分高校也已初步「试水」,北京大学「校园导览」、武汉大学「智慧岛」等小程序,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全面的信息服务。今年 3 月,面向全球高校学生的微信小程序大赛启动报名。全国几乎所有开设了计算机和软工类专业的高校都组织了队伍参赛。也是今年 3 月,微信在小程序官网发布了首个官方小程序开发指南,与多个在线课程平台携手推出了内容丰富的在线小程序开发实战课程。与多个在线课程平台携手推出了内容丰富的在线小程序开发实战课程。
尽管,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从其它移动应用领域、IT 领域跨界进入小程序,让小程序的开发者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作为早期的职业开发者,实际上也需要培养。
比如,小程序的系统开发思维,以及技术开发者的运营意识和商业服务意识等,从而让产品开发过程能够更好地融入运营理念。此外,大量小程序开发者仍然缺乏对微信政策、价值观和容忍度的充分理解,不便于很好地保护自己的产品资产。
参与讨论
发表评论